“项目管理杂谈”专题讲座

NEWS
“成功的项目,一定有一个成功的项目管理。”7月21日,永信和瑞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咨询新质生产力研究院与后湖书院联合举办“项目管理杂谈”主题讲座,特邀工程领域资深专家刘晓燕博士担任主讲,围绕项目管理质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及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等核心议题,为与会者带来深度洞见与实践启示。

刘晓燕博士曾在多个国际知名工程机构担任高级技术和管理职务,主导完成逾20个大型国际基建及PPP项目。她结合自身实战案例,系统阐述了PPP项目参与主体的协作机制、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环节以及项目风险防控的核心策略,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轻松愉悦的交流互动,对参会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答疑解惑。

▲刘晓燕博士
PPP项目前期协同
国际项目通常以公共单位为引领,协同工程咨询公司、施工单位及设备材料供应商共同推进。与国内显著不同的是,在澳洲、英国等地,施工单位往往在早期规划阶段便已开始深入参与项目前期工作,由此成为弥合设计与施工的断层、减少项目损耗的有效手段。
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项目全周期管理流程中,启动阶段最为关键,需全面识别客户需求、实施条件、目标约束及潜在风险,并形成完整记录;规划阶段强调依托专业软件,厘清团队职责、财务预算及风险预案,为项目科学合理推进奠定扎实基础;执行阶段聚焦人员物资的高效协调,同时强化监理角色职能与质量管控流程;收尾阶段注重项目数据的系统化沉淀,旨在为后续项目实施及客户服务优化提供关键依据。
风险管理决定项目成败
讲座回溯了风险管理全球标准体系建立的发展历程,强调风险管控需遵循“价值创造”根本原则。具体实践中,要精准区分不同风险类型,借助智能化工具提升风险预测能力;严格践行“谁最具备管控能力,谁最应当承担责任风险”的分配准则,实施动态监控与快速处置,并将风险控制深度嵌入项目全流程。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合同模式正呈现从强硬型刚性合同向协作型柔性合同转变的显著趋势,强调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
数智化重塑项目管理新范式
利用好数字化管理工具不仅能够降本增效,同时也可为项目管理带来更多可能性。在工具选择及应用层面,国内自主研发的PingCode专注研发全生命周期管理,可覆盖广泛需求并兼容多种方法论,集成生态完善,其系统能力、团队适配性及本土服务优势高度契合国内企业需求;Worktile作为通用平台,适用多元领域,核心功能齐备,其灵活性与实时性尤其适配高速成长的中小企业;海外工具Microsoft Project则凭借成熟的项目规划、资源调配与进度跟踪功能,常用于大型复杂项目,但在敏捷支持、垂直领域适配及操作体验方面存在局限。

▲讲座现场
如今,项目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作为一个融合专业技术、管理能力、协同策略与人文关怀的综合性学科,它已经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力量。讲座最后强调,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当下,构建“人机协同、数据驱动、风险前置”的新型管理体系,必将成为提升项目全周期管控效能、决胜市场竞争的关键路径。
纵观国内行业发展变革,此次讲座内容不禁引人深思——从国务院办公厅115号文到《特许经营管理办法》2024年第17号令,一系列政策措施共同构建了PPP新机制的运行框架。如今,各地更是密集开列“清单”,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对于用活用好PPP新机制、撬动多元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寄予厚望。这无疑是重大的历史性机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创造条件,但也强调市场化运作与风险共担——在此形势下,这个机遇只属于那些真正具备市场化运营能力、审慎风险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长远战略眼光的民营企业。能否抓住机遇,关键在于民营企业自身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能否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从单纯的“项目咨询成果交付”向“项目投建营长期陪伴”、从“工程师思维”向“用户服务思维”的成功转型。

